从1998年第一届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创办,10年间,“海交会”见证了海南农业的成功崛起,一步步成为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海交会: 催生“订单农业”走全国
海交会十年,带给海南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海南瓜菜朋友满天下,殊不知这一张张瓜菜订单却是用小小名片换来的。
首届海交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省农业厅厅长肖杰,亲历十年海交会,见证了海交会一年又比一年好的成长全程。
“每年海交会前的两三个月,都是全省农业系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最忙碌的时刻,那时每个人都要印上几十盒的名片,跑遍全国的各大农贸市场,送名片给基层经销商,邀请他们来海南考察。”肖杰说,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名片,正是这些小小名片换来了张张订单,解除海南农民种植销售之忧。
肖杰回忆,新疆客商刘柏林卖进口香蕉几十年了,在天山南北已经发展起来一个小型运销网络,时任海南省副省长韩至中亲自赶到进口香蕉的主要集散地———秦皇岛,给正在进货的刘柏林递上一张名片,邀请他来海交会,考察香蕉种植情况。
肖杰说,就是这张名片让刘柏林来了海南,并自此改卖海南香蕉,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海交会十年唯有“促销不变”的主题,虽然每年的促销方法不仅仅换名片一项,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帮农民找订单,想方设法多产多销海南瓜菜。
从1998年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到2001年中国(海口)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再到2006年的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虽然名称经历了三次变化,但人们依然习惯称之为“海交会”。
海交会带给海南农民翻天覆地的收入增长,海交会催生的“订单农业”更是把海南经验推向全国。
肖杰说,发展订单农业,是把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的关键,根据农产品生产的季节周期,在农民播种前就订立好收获后的农产品销路,按单生产,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就这样海交会上找订单,会后抓运销,逐渐构筑起全省完善的农副产品信息网络。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宝岛,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温室,具有冬季农业生产无可比拟的自然优势。
十年前,全省的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已超百万亩,产值超过40亿元,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香蕉、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实现了大面积反季节种植并收获……
此时的海南农业,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亟需一个更广阔的交易平台,将新鲜的瓜菜、飘香的水果送出岛外,送给世界,海交会应运而生。
海交会十年,描绘出一幅海南农副产品销售从广深沿线进军到长江沿岸,跨过黄河,逐步扩展到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的成长路线图。
每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如今海南瓜菜朋友遍天下,人们期待海交会能够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百年品牌!
(本报海口11月17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