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12月9日讯 (记者李冰 通讯员徐小莲)记者今天从海口市农业局获悉,为保证冬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破解土壤受雨灾影响而淤湿板结的难题,各区也积极进行抢耕抢种大会战,终于使2万多亩田洋赶上冬种最佳时机。
受10月雨灾影响,海口市五一田洋、仙客田洋、昆上田洋等重灾田洋的土壤多因淤湿而板结,若等待自然干燥,需要1个月的时间。为了不错过冬种的最佳时机,海口市农业部门组织农民打破常规进行倒置备耕工作。也就是将“晒—犁+碎+耙—种”的常规模式变为倒置的“犁—晒—碎+耙—种”的应急模式,把长达近1个月的常规备耕时间缩短为1周左右完成,解决了2万多亩田洋的淤湿难题。
同时,海口市各区也以政府补贴等方式组织大量人力、农机集中开展抢耕大会战。仅龙华区便组织农民投入劳作7000人次,每天出动拖拉机30-40台,并组织调运椒苗150万株,目前已完成强耕、起垅4000多亩,种植3600多亩;而琼山区的北庄洋在1500多名干群和10多台拖拉机的共同努力下,将今年冬种的800亩泡椒计划完成了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