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是商务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近年来中央财政在内贸流通方面支持最大的一个单体试点项目。随着今天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推进工作会议的召开,该试点工作将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3年的试点期后,海南“菜园子”有望紧密连结北方“菜篮子”,南菜北运稳定渠道将得以构建。
北方“菜篮子”的呼唤
“海南农产品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开展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对保障北方蔬菜市场供应、探索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就为何选择在海南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如是表示。
据了解,海南农产品出岛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09年全省瓜果蔬菜出岛量达493万吨,比2004年的292.9万吨增长66.55%,年均递增15.6%。目前海南瓜果蔬菜产品已覆盖全国170个大中城市,全国年人均消费海南瓜果菜近4公斤。
尽管海南已发展成为我国冬季蔬菜和热带瓜果的重要供应基地,不过海南农产品流通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我省瓜果蔬菜对全国的供应。主要问题有果菜生产以小规模农户为主,流通主要依靠个体经销户,多达3-5个环节。运输以公路为主,占96%以上,其他铁路、海运和空运方式不到4%,总体成本偏高,平均损耗率在25%左右。
对海南农产品流通,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十分重视。据介绍,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海南时明确指出,海南要加快发展热带特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创农业品牌,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今年,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先后多次对海南蔬菜“卖难”问题做出批示。为此,商务部、财政部决定在海南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
对症迎解流通困境
此次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落在完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加工、出口促进、收储调节、追溯等六大体系建设上。
按照试点实施方案,海南将在长江以北15个主销区城市批发市场建设海南农产品交易配送专区,重点在天津建设海南农产品产销对接示范基地,形成海南至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沈阳、长春、寿光、郑州、武汉、合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15条连接南北的稳定物流管道,每条管道培育2至3条商流链条;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的综合性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支持25家海南产地集配中心建设改造初加工系统,发展分拣、速冻、切片、分类、清洗、包装、保鲜等农产品初加工;建立起商业收储机制,科学安排收、储、出的时间点与周期;充分利用农轻纺贸易促进资金,建立蔬菜出口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编制适应于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相关标准。
财政支持等措施护航
为推进海南综合试点,商务部、财政部和海南省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支持。
省商务厅负责人介绍,这些支持措施包括:一是产销衔接支持,商务部等将组织北方主销区流通企业积极参与试点,与海南农产品经销企业进行投资与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农产品经营关系;二是财政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海南省地方财政将按比例给予配套;三是融资政策支持,海南将通过信用担保等方式,鼓励商流链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并给予担保补助和信用风险补贴;四是土地政策支持,海南将对试点企业投资集配中心等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惠出让土地;五是运输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海运冷藏集装箱运输,加大“绿色通道”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果菜运输车辆通过琼州海峡收费的优惠政策;六是组织保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