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观念影响,菜农不断减少夏季瓜菜种植,从而导致夏季“菜荒”日渐严重,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 |
海南夏季种菜也赚钱 |
|
本报记者 周月光 |
夏天,海南瓜菜十分难种,即使种出来也不赚钱。因为这种观念,海南夏季瓜菜种植越来越少,导致夏季“菜荒”越来越重。但记者调查发现,夏季岛内种植瓜菜虽然规模比冬季瓜菜小得多,但种植效益并不比冬季瓜菜差。
小镇夏季瓜菜产销两旺
街上收购瓜菜的摊点一个接着一个,不时有农民骑着摩托车拉着苦瓜、豆角、茄子、黄瓜、葫瓜从乡下赶来,等着装货的车子在路边排成排。这是记者8月17日9点在澄迈县瑞溪镇看到的景象。
“这里一年四季都这样,不像其它地方,只有冬季才产销商品瓜菜。”瓜菜运销商莫泽坤说:“农民种菜规模没有冬季大,但和冬季一样赚钱。”
记者注意到,农民送来的瓜菜质量很好,一点都不比冬天种的差。而且价格也让人意外:苦瓜收购价每斤2元,黄瓜每斤1.3元,长豆角每斤1.5元,茄子每斤1.2元……
一位忙着装货的运销商说,她每天早上收购四五千斤,用小货车拉到海口蔬菜批发市场,然后销往全岛各市县,除掉运输、包装、临时工等费用,每斤菜能净赚5分钱,比运销冬季瓜菜还赚钱。
在瑞溪村田头,一位莫姓农民正在地里播白菜种子。他告诉记者,长豆角刚收获完,三分地共卖了1200多元。现在种白菜9月可上市,照现在行情,可卖1000多元。
夏季种菜赚钱的,不仅仅是澄迈的小镇。在海口郊区业里村,有一群广西农民,以每亩600元至800元租种速生叶菜,一茬菜三四十天每亩能赚1000至2000元。而海口市农业部门扶持大棚设施种菜基地,虽然一亩大棚成本2万多元,但一年四季生产每亩利润约5000元。
每天从岛外调进瓜菜800吨
夏季瓜菜产销两旺,背景是海南夏天“菜荒”严重。
大白菜每斤2.5元,萝卜每斤1.8元,西红柿每斤1.8元,圆椒每斤2.5元……入夏以来,海口市各种瓜菜价一直居高不下。这是记者8月17日在金盘头铺农贸市场采集的菜价。
“菜价为什么这么高?”对于这样的疑问,菜贩的回答非常一致:海南本地产的菜少,大部分菜是从岛外运进来。
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是岛内蔬菜集散地。一份统计表显示:海南夏季主销蔬菜品种共有26个,只有5个品种产自岛内,余下21个品种均来自岛外,其中有14个品种来自昆明。
8月13日,该市场26个蔬菜品种平均批发价格每斤超过1.5元。记者从中国蔬菜网上查到,土豆、西红柿、大白菜、菠菜等多个品种批发价,海南明显高于上海、北京等地。
“夏天菜价高,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品种来自内地,运输费用占很大部分。”经销商王秀銮说:“昆明是海南夏天蔬菜主要供应基地,但现在从昆明运1斤菜到海口,每斤运费超过0.4元。”
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现在日均销售瓜菜约700吨,其中外地产超过500吨。省农业厅有关人士分析,外地运进海南的瓜菜,还有一部分直接进入二级批发市场,目前,海南从岛外每天调进各种瓜菜不低于800吨。
以前,没地的城里人买菜吃。现在,有地的农村居民也开始买吃菜。澄迈县瑞溪镇山内村人口不足1000人,村头却有两个菜摊,销售的蔬菜全部产自岛外。一位村民说,夏季种菜的人越来越少,买菜吃的人越来越多。让人惊讶的是,菜摊的菜价甚至比海口要贵,圆椒在海口每斤2.5元,而在这里却卖到每斤3元。
夏天海南也能种好菜
高温高湿,夏天种菜难,是海南夏天“闹菜荒”的主要原因。
海南夏天生产蔬菜有三个不利条件:一是暴雨多,易产生积水烂根,而转晴后又曝晒,地面水分汽化热易使叶片烫伤;二是高温易发生多种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三是常有台风,致瓜菜落花掉果,影响产量。
夏天海南生产瓜菜虽然有困难,但并不是说种不出菜、种不好菜。武汉、南昌、长沙等地夏季气温高达38摄氏度,而海口最高气温只有36摄氏度。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所长肖日新说,那些地方夏季能够生产蔬菜,为什么海口就不行呢?而中部山区气温更低,夏季种瓜菜的潜力更大。
肖日新说,夏季在海南种瓜菜有很多学问。第一,菜地排水要快,暴雨之后不能有积水,坡地比较适宜;第二要选耐热、耐湿品种,不能选用冬季常用品种;第三,有条件最好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第四,多施有机肥,增强瓜菜抗病虫害能力。澄迈县部分乡镇夏季能够种出质量好的瓜菜卖,原因是,地块排水好,多施有机肥。
海南冬季做成全国“菜篮子”,而夏季却要大量从岛外调菜。肖日新认为,这当中的原因是夏季蔬菜生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照这样发展下去,海南夏季蔬菜供应会越来越紧张。
不过,据记者观察,当菜价高到一定程度时,高额利润会驱使一些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企业在海口郊区建设大棚准备四季种菜。海口市也决定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发展大棚设施农业,稳定城市“菜篮子”供应。
(本报海口8月18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