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海南省农业厅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全省灾后恢复农业生产阶段性情况。农业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赵咏望作情况通报。
通报指出,十月初强台风“纳沙”、“尼格”和持续强降雨给海南省部分市县农业造成重大损失,全省农业部门“天灾面前不低头”,省农业厅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真情投入、真心服务、真抓实干,变10月份为“恢复生产服务月”,迅速投入恢复农业生产,一个多月来措施实、恢复快、成效显著。
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情况及特点
一是抢种速度快,冬季瓜菜生产迅速掀起高潮。冬季瓜菜抢种了65万亩,比上年同期加快11.4万亩,占年度种植计划的21.7%,其中瓜类23.4万亩、椒类19.8万亩、豆类8.8万亩、茄类3.9万亩。东方、文昌、乐东、三亚、澄迈种植进度快,分别达13.1万亩、8万亩、7.8万亩、6.3万亩和6.24万亩。各市县抓紧备地、备肥和育苗,全省已备地138万亩、备肥1438万担、备种182万斤、育苗可种面积120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53.6万亩、149万担、68.7万斤、1.75万亩,总体进度较快。乐东县种植较早的哈密瓜、苦瓜、长豆角等预计本月中旬上市,昌江县海尾镇部分哈密瓜预计月底上市,已有客商下订单,收购价达7.2元/公斤。
二是“菜篮子”基地迅速恢复,有效保供应、抑物价。全省抢种叶菜近2万亩,超额完成了1万亩的恢复计划,目前叶菜日供应能力已恢复到1500吨左右。其中海口抢种1万多亩,定安5000多亩,其它市县2000亩。
三是改种超额完成计划。全省受灾香蕉、水稻改种瓜菜面积达到20.44万亩,超额完成了20万亩的改种计划。
四是畜禽栏舍维修超额完成,补栏大幅增加。全省修缮畜禽栏舍123万M2,超额完成120万M2的修缮计划;补栏生猪7.9万头、家禽728万只,完成了13万头生猪、1000万只禽补栏计划的61%和73%。儋州补栏生猪6300头、家禽210万只,修缮栏舍48万M2,进度在全省最快,海口90%以上损毁栏舍修复投入使用,补栏生猪5300头、家禽58万只,特别是罗牛山奋起自救,迅速补栏蛋鸡7万只,完成70%的鸡舍维修,鲜蛋日供应能力已恢复到1.6万公斤,为保障市场“菜篮子”有效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热作、水果生产有效恢复。断倒橡胶扶正720万株、锯干涂封480万株,完成恢复计划的80%,儋州、定安、屯昌三个橡胶受损最严重市县分别扶正了233万株、166万株和146万株。橡胶种苗基地大棚修复了4.4万M2,袋苗恢复了70万株,为下一步补种打下了基础。香蕉抢收2.5万吨,占可收获量的100%,挽回蕉农经济损失1.28亿元,蕉园清理面积30万亩,完成计划的93%,香蕉改种面积达3.1万亩。
主要措施
一是紧急部署。我厅一个月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灾后恢复生产,在“救灾服务周”的基础上,变10月为“救灾服务月”,部署实施“十大行动计划”,连续印发《灾后恢复生产系列方案》、《十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6个文件。各受灾市县也积极行动,均成立了恢复农业生产工作组,海口市陈辞书记、冀文林市长亲临一线指导,定安县韩勇书记刚上任就投身恢复生产第一线,临高县从机关单位中抽调300名骨干到各村委会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有力保障了恢复农业生产各项措施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督导。我厅派出10支服务队赴灾区组织督导恢复农业生产,厅里成立专门的应急办,跟踪统计汇报落实情况,编印工作简报14期。肖杰厅长、朱清敏副厅长、周燕华副厅长、王宏良副厅长、黄正恩总农艺师、林道孔、王澄群副巡视员等厅领导顶风冒雨带队赴海口、定安、澄迈、儋州、文昌、万宁、琼海等灾区一线指导二十多次。各市县也积极行动,加强了恢复生产情况的督导、统计、上报,确保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灾后我厅第一时间从本级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恢复生产,争取省政府救灾资金8000万元,提前研究实施方案,及时下达市县。各市县也加大救灾资金投入,海口、儋州、澄迈分别安排1075万元、1510万元和1000万元用于灾后恢复生产,琼海拿出1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文昌、定安分别拿出280万元、246万元用于大棚设施修复及瓜菜集中育亩。
四是做好宣传。加强与媒体携手宣传,先后协调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深入灾区采访报道,营造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良好氛围,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绿色农业进行时》栏目专题报道恢复生产、海南日报专版刊登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服务,深受农民欢迎。
五是实施“十行动计划”。十大行动进展顺利,七项行动圆满完成。其中:
万台大型农机支援抢收抢耕行动。在海口、儋州、澄迈、临高等市县举行了观摩会和现场会。共组织12万台农业机械,其中组织3.5万台抽水机、500台挖掘机,排涝30万亩;组织收割机3100台,抢收晚稻105万亩;组织大中型拖拉机、耕整机4.1万台,备耕冬季瓜菜108万亩;组织运输拖拉机4.1万台,运输物资125万吨公里,圆满完成行动计划任务。
亿株瓜菜集中育苗行动。50个育苗点全部启动,已育苗3亿株,完成了计划任务50%。
万亩绝收香蕉、水稻改种行动。完成了改种计划的102%。
百家规模养殖良种场恢复生产行动。300家畜禽规模化养殖场中297家共组织补栏生猪7.9万头、家禽728万只,修缮栏舍面积123万M2,分别完成计划的60.7%、72.8%和102%。
万亩城市“菜篮子”生产恢复供应市场行动。抢种叶菜近2万亩,超额完成1万亩的计划任务。
10万人次技术培训行动。培训农民恢复生产技能9.2万人次,完成计划的92%,其中热作3.5万人次、畜牧兽医2700人次、农机7500人次、植保3000人次、农干校2616人次、各市县培训4.2万人次;共发放光盘1400多套、技术资料1.4万多份、技术明白纸9万多份,各项培训工作还将继续开展。
灾区动物防疫零发生行动。派出5个督导组赴灾区一线组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处理家畜15.8万头、家禽1340万只,向市县发放消毒药2950箱、动物尸体袋和冷藏包等1.2万个、禽流感疫苗7000多万羽份、口蹄疫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等1800万毫升,出动技术人员现场诊治180次,10月14日在儋州举办了灾后恢复生产畜牧防疫观摩会。各省际口岸检查站检查、消毒入岛动物及产品236车次,确保灾区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确保灾区社会稳定,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百家农业龙头企业、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带动救灾行动。向百家农业龙头企业、千家合作社发出倡议书,得到积极响应,19家龙头企业共捐赠、安排贷款、垫付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恢复生产,63家龙头企业和723家合作社自筹资金1亿元用于灾后恢复生产。儋州温氏集团积极自救之时,专门拿出1000万元给带动的200家养殖户每户垫资5万元,效果很好。
万亩设施大棚修复行动。组织专业服务队指导修复大棚8631亩,完成计划的84.5%,乐东、定安、澄迈、昌江、屯昌等市县全部修复完毕,临高、文昌、琼海完成80%。
千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服务救灾行动。10月18日在省农干校举行启动仪式,组织了海南大学、海南省商务旅游学校、海南省农业学校、省农干校、海口农民技术学校学生志愿者1000余人次,深入10个市县30个乡镇,设立技术咨询服务点30个,接受群众咨询超万人次,赴30个恢复生产点参加橡胶树扶正、瓜菜抢种、猪舍消毒、清理香蕉园等生产劳动约600人次。
灾后农业生产得到有效恢复,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各市县党委政府、各级农业部门、各新闻媒体的迅速行动、上下联动,在这里我谨代表省农业厅对大家这段时间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冬季瓜菜产销,实现台风损失冬种补。抓好50个集中育苗点,加快育苗和种植进度,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确保完成300万亩的种植计划。同时筹备好“冬交会”,抓好产销衔接,加快推进北京等4个海南销地专柜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力争实现产销两旺。11月10号省政府将在昌江召开全省灾后恢复冬季瓜菜生产现场会,陈成副省长出席并做重要部署,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届时参加。
二是全力抓生猪补栏出栏。前三季度已出栏生猪570多万头,下一步将加快实施西部、东部养猪增收计划,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力争第四季度新增生猪出栏270多万头,全年达850万头左右,推动儋州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全力抓农民增收。实施中部、西部、东部增收计划,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力争带动转移就业8万多人,落实惠农补贴资金10亿元以上,推进10大加工园区和11个在建加工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力争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尽可能帮助农民补回台风损失,实现全年增收目标。
四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总投资43亿元的42个重点农业项目建设,尤其重点抓好40万亩高标准菜田、800万元“菜篮子”工程项目、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5万吨田头预冷库、市县质检站等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项目推进农业发展。
五是全力抓质量和科技推广。实行农药特许经营管理,落实质量监管属地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推行出岛畜产品“一证一标两单”管理,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力争防治效果达85%以上。推进粮油糖高产示范片创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完善测土、沼气、动植物医院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全力抓好今年“冬交会”的筹备。加强订单衔接,打造农产品交易订货的平台,确保产销有效衔接,货畅其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