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亚4月21日电(记者程范淦)昨天,三亚市凤凰镇桶井田洋,梅西村村民王彦民成功销售出最后一批豆角后高兴地说:“整治好了田洋,不仅方便了耕作,而且还使土地增产、增收。”
据了解,在桶井田洋,王彦民一家种植两亩多土地,去年种植豆角,收了大约7000多斤。今年,同样种植豆角,收获却高达1.3万多斤,而且,今年豆角价格一直不错,计算下来,每亩增收了将近5000元。
“这要归功于政府把田洋整治成了高标准田洋”,王彦民说,以前种植瓜菜,老是为水犯愁,如今,土地旁边的水渠里时时刻刻都有流水,灌溉时机可以随时掌握。
和王彦民有相同感觉的还有育种专家贾芝萍,他来自江西萍乡,在桶井田洋租地育种已经有13个年头。今年他也不再为水利灌溉再犯愁。
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桶井田洋,其水利工程设施一度老化,田间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去年下半年,三亚市启动桶井田洋整治工程,经过半年时间的整治,桶井田洋成为一个“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路相通、渠成网、机作业”的高标准田洋,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78万亩,其中重点整治耕地面积6000亩,涉及到桶井和梅西2个村委会18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惠及1027户农户6567人口。
海南日报记者从三亚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获悉,“十一五”期间,三亚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三级财政资金17950万元,综合整治农田面积6.83万亩,其中,包括凤凰镇的桶井田洋、槟榔田洋、风门田洋,崖城镇的保港田洋,天涯镇的过岭田洋等都成为标准农田。
标准田洋的建成,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抗旱、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三亚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该市5年来的农田综合整治工程,新增瓜菜种植面积4万多亩,新增粮食34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5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