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丁静 通讯员夏佟)近日,位于松林岭干渠边的儋州市光村镇榕妙水村的六林公司1100亩芦笋基地里一派盎然生机,来自岛内外的多位客商正等着收购芦笋。
据了解,该基地采用了滴灌、微喷灌等节水设备,使水的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而传统的漫灌技术对水的利用率还不到40%。
目前,儋州烟草、哈密瓜等农业开发基地已大面积采用了一项或者多项节水技术。“节水农业热”、“设施农业热”已在儋州悄然兴起,全市采用一项或多项节水新技术的农田面积已经约5万亩。
儋州市农机中心主任李至善说,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各不相同,采用节水设施,能提高农作物的内在品质,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芦笋基地技术负责人王聘禄说,基地种植芦笋1000多亩,投入90多万元安装喷灌、滴灌、微喷灌系统,对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按目前每公斤芦笋收购价10元计算,基地亩产值估计在3万元左右,总产值可达3000万元以上,与前期投入的90万元相比,实在划得来。而且这种节水设施可以使用三四年,成本核算可大大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使用了节水技术,可以提高芦笋的品质和外观。”王聘禄说,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技术,技术员可以在蓄水池内均匀混入粉末状或者液体农药、肥料,可提高芦笋的抗病虫害能力,对增强其外观美感、提高品质、单位产量乃至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