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目的、团组情况和考察内容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促进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创新,推进琼北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借鉴台湾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成功经验,学习台湾农业向农村服务业延伸的做法,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经国台办批准,由海南省商务厅主办、省农业交流协会承办的海南省农产品流通赴台考察团,于2009年12月22日—29日成功赴台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参访,并举办了2009年琼台农产品流通合作研讨会。
本次考察由海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王学钟任团长,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邢玉燕、海南省商务厅服务业处副处长马姿瑜任副团长、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周大卫任考察团秘书长,白沙县商务局、海口市政府驻广州办、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东方果蔬保鲜加工有限公司、海南宝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省国营桂林洋农场、海南省国营红明农场、海南省国营乐光农场、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三亚汤他水利工程管理处等单位的领导、企业家和专家为考察团成员。
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台北农产品运销股份公司果菜批发市场(台湾最大销地批发市场)、台湾西螺果菜批发市场(台湾最大产地批发市场)、顶新集团中青生鲜物流中心、台北市农会、云林县西螺镇农会及其果蔬物流中心、南投县信义乡农会(酒庄)、屏东科技大学、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高雄县美浓镇黑道葡萄产销班、美浓镇高树林香蕉批发销售中心、建士川国际企业公司的出口香蕉采后处理中心、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高山茶销售中心等,并与台北农产运销股份公司主任秘书陈忠男、第二果菜批发市场主任路全利、台北市农会理事长李国钧、一等专员吴清标、一等专员兼辅导部主任简启庭、推广部课长陈芸、马英九后援总会原副执行长、中华企划人协会副理事长陈炜龙、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亲民党秘书长室特别助理吴希廷、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朱浩民博士、世界和平联合总会总会长康陈铭、执行总顾问赖明昌、秘书长魏雨宽、台湾“立法院”卫生环境及荣工委员会主任秘书郑世荣、国民党林丰正副主席机要秘书朱志雄、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副秘书长林守一、国际生命发展基金会副董事长、台湾知名人士夏公权儿子夏涵人、台湾花连市前市长魏木村、花莲市议会前副议长、莲县蔬菜运销合作社经理林彦明、屏东科技大农学院院长颜昌瑞教授、屏东科技大学农企业管理系主任、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理事长段兆麟博士、顶新集团中青生鲜物流中心主任杨东松、台东县药用植物学会理事长李兴进、台东县工商发展投资促进会总干事侯寿松、云林县西螺镇农会总干事涂赞宏、南投县信义乡黑道葡萄产销班班长林汉祯等各界人士进行了交流和合作洽谈。
二、台湾农产品流通情况概述
(一)台湾农产品流通组织管理体系和机制。
湾农产品流通组织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高度组织化。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农民的农产品流通的高度组织化。主要通过农会、合作社和产销班来实现。
1、台湾的农会组织:台湾农会有省(直辖市)、市县、乡镇三级,是台湾三大农民团体之一。至2005年共有303家农会组织,计有:省市及县市农会26家、乡镇市农会277家,区(基层)农会有会员1,930,222人,农事小组4735个。农会已有109年历史,依《农会法》成立和运作,为小农体制提供了产、加、销等经济服务。台湾农业经费的60%来自农会,40%由政府拨款。农会有农业推广、保险、供销、信用等四大功能。
2、台湾农业合作社组织:台湾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台湾三大农民团体之一,依《合作社法》成立,共有五百多家合作社联合组成,约有30%的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活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的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避免了小农经营本身的缺陷。台湾最大合作社是汉光果菜合作社,其理事主席廖丁川,该社果菜量大到可以影响价格。
3、产销班:十几和几十个农民结合可设立农业产销班,无法人地位,主要是追求规模农业,因为台湾平均每户农地为1.1公顷,产销班是农产品流通的后起之秀。政府给每个新班2万元台币补贴,旧班每个1万元台币,一共给两年。产销班是初级的合作组织。
其次是农业企业的高度组织化。
台湾的农业企业如台糖,与特约农户契作(订单)生产安全蔬菜,以此带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台湾也正辅导家庭农场走向企业化,即公司化和合作社两个方向。
台湾的农业企业通过非常成熟的农业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协会通常是非盈利的,开展农业知识技术的交流、农产品产销合作等服务。政府完全通过农业协会来推动产业的辅导,政府对农业企业的资助和补贴放在行业协会来安排。政府也经常委托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交易会、研讨会等涉农活动。
(二)台湾农产品流通的运作方式:
1、农产品批发市场:
分为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最大销地市场是台北农产运销股份公司的第一和第二果菜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最大的产地市场是云林县西螺西螺果菜批发市场)两种。全台湾现有54家果菜批发市场,基本每市县均有批发市场。现将我团参观的两家典型批发市场简介如下: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于1974年成立经营台北第一果菜批发市场,1984年经营台北市第二果菜批发市场,并设有超市及果菜供应中心、农特产品营销、进出口贸易业务,2008年果菜年成交量约为63万吨,成交金额167亿元,充分满足大台北地区350余万人口消费需求。
西螺果菜市场:本市场系西螺镇公所投资兴建,位于台湾中南部的云林县,为岛内最大的产地果菜市场,每天供应全省三分之一的蔬果需求量,市场交易使用车辆超过800量,每日运作时段7:00~22:30,进出货在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期,营运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六,星期日则采隔周休市的制度,市场为五座大型加盖之钢构主体组成,主体四边为开放式设计,可让大小型货车通行,并设大型停车场。现正扩建中。
2、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
我们参观了台湾最大的中青生鲜配送中心。该中心共有100个直销店,另有加盟店100多个,还经营2至8岁婴幼儿和中小学的营养午餐、批发市场、医院、养老院等的农产品配送,赚的是服务费,共投资5000万元,全部电脑控制,配送范围为250公里半径,按照需方要求时间误差3至4%以内送达,大陆福建、山东、东北三省等地都曾配销过。该中心属顶新国际集团(大陆叫康师傅),经营范围是农产、水产、畜产、熟食、面包等,与农民(农民团体和产销班)有契作,产品最多在中心停留一天,保证鲜进鲜出,每年营业额15亿元。
3、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和休闲农业,促进第一产业向农村现代服务业延伸。
我们参观了西螺镇农会果蔬物流中心,年加工20多种蔬菜,80%是契作(订单农业),其余外调,每天加工7至8吨,配送桃园、台北、台南,年销售额6000多万台币。西螺镇农会米厂,加工农试所发明并转让该农会生产的黄金稻米,年销售额3亿多台币。
南投县信义乡农会酒庄,位于台湾最长河浊水溪旁,信义是台湾最大的乡,通过加工农产品和发展休闲农业,年创产值10亿元台币。
台东原生应用植物园将台湾1000多种原生药草融入衣食住行产品研发,以及休闲加工、观光农业已经营五年,效益很不错,08年又买了几公顷地,有意向赴海南等地拓展运营模式。
关山镇农会则将废弃粮仓改成休闲米世界,设立“富丽米故事馆”,具备教育休闲功能,供游客观光和采购。
台一休闲教育农园将原来的种苗圃改成教育、休闲、餐饮、娱乐一体的休闲农场,在全台已形成连锁经营,并正在园区建五星级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总之,台湾各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尤其是休闲农业,将农业向农村现代服务业延伸,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海南与台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服务业的比较。
1、海南与台湾农产品流通业的比较
海南目前有一千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与台湾相比,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衔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能力差。目前尚无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尚低,农业企业也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欠缺有实力行业协会为其提供完善服务,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的扶持欠缺力度。
海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主,销地批发市场尤其是覆盖省外市场的销地市场尚未形成。台湾销地市场主要满足台北等大都会区的需要。
2、海南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比较
台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时间上是一前一后发展,大陆(海南)是平行发展,2008年7月1日起大陆通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来推广合作社,几乎同时海南在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部署下发展休闲农场,至今初步定位休闲农场的有100多家。
台湾对于农村建设,从“吾爱吾村”到“农村社区”,再到“富丽农村”,皆是政府与农民组织通力合作打造的,最近台湾为更新农村,对农村社区做起“农村社区总体营造”。海南农村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中,农村建设百家争鸣,各有特色,尤其是引进工业与商业的资金与技术后,让农村新面貌变得千奇百样,甚至成为工商业的附属品。台湾专家认为休闲农业应是引进工商业建立新农村的发展新平台,休闲农业的发展观也是创造生产者赚钱有尊严、消费者吃喝玩乐健康快乐及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工商业策略。
台湾农产品流通的高度组织化和向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值得海南借鉴和学习。
三、本次赴台考察对海南农产品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发和建议。
(一)台湾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建设对海南的启发和建议
台湾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农业部门(上有“行政院农委会”、市县有农业局(农业处)、乡镇的经建科仅有一个农业编制。台湾农产品流通,主要通过农民共同运销(农会体系、合作社体系、产销班体系)及农产品贸易公司(类似于大陆龙头企业)等各种组织方式,有效衔接了千家成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同时政府的资助通过农会和行业协会下达到农民和农业企业,实现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有效服务。
因此,建议海南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扶持力度,扶持环节将直接补贴农民变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改直接扶持公司和龙头企业为通过扶持农业行业协会来带动产业发展,并按国务院2007年《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尽快出台《海南省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二)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市场建设方面
1、大力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建议政府通过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各种方式,对海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琼北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2、依托农产品配送中心来加快实现“两进两出”。
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农产品两进两出(出口出岛,进超市进宾馆)政策,以及国家农超对接政策,主要应通过鲜活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配送中心来实现。政府应加大对大型鲜活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关资金和扶持措施要对此类项目进行倾斜,提高海南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覆盖率,促进农民增收。
3、大力发展农产品、农资以及相关旅游休闲产业的网上交易和营销
无论是台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农会、合作社、产销班或者农业公司、休闲农场等,均设有网上交易的网站,广泛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网上订单业务。台北市农会还分别开设:A、农产品BTOC网站、“生活空间网”等E化空间网,成为消费者生活上的左右手,并设有宅配中心。由各区、乡农会等合股成立营销公司,由该企业卖全岛农产品,以及“台北心”系的农产品;B、农资材网上交易网站,即特发网( www.tfa.com),专营订花、送花、农药、肥料等。另外台北市农会还和23家区、镇农会成立“绿游网”,依托自办旅游社开展台湾旅游、休闲农业的网上营销和接单交易。建议海南省商务、农业和旅游部门大力发展海南农产品、农资、休闲农业的网上交易和营销,促进现代流通业和服务业新型业态的发展。
4、大力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
建议政府调研海南各乡镇的农产品等特色资源优势,按照一乡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来统筹规划,重点予以政策扶持,共同营销,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执笔:海南省商务厅王学钟处长、马姿瑜副处长
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周大卫
二0一0年一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