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5月12日讯 (记者周月光)近日,我省公布了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海南建省以来第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的成果,保护名录的确定与公布将对海南畜牧业多样性、优质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省生态条件优越,畜牧业历史悠久,岛内分布着丰富多彩、种质特异的畜禽遗传资源,但由于长期缺乏普查登记,在畜禽资源上海南一直是笔湖涂账。
过去两年,省农业厅聘请岛内畜牧专家成立调查小组,第一次对岛内畜禽遗传资源数量、中心产区及其分布、保存现状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评估。
海南第一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分别是五指山猪、海南猪、墩头猪、海南黄牛、兴隆水牛、海南黑山羊(东山羊)、文昌鸡、海南中华蜜蜂。其中,五指山猪与文昌鸡还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对于岛内传统的定安猪、文昌猪、临高猪、屯昌猪,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评审时,没有一一单列出来,而是根据这些猪品种特征的相似性,把这四类猪群统一定为海南猪。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说,开展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摸清现有畜禽遗传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的状况,确定保护品种,对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构建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格局,增强岛内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单公布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根据资源分布数量、利用价值等因素,通过建立保护区、保种场等措施来扩大、利用优质品种,使海南畜牧业呈多样性、优质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