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高度评价海南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他称之为“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
如何帮助农民融资发展?海南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结合起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贷款需求进行审查和内部评议,再将合理贷款需求打包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很好地控制了风险。
文昌市重兴镇是海南青皮冬瓜种植发源地,农民有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经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多年来一直做不大,每户只局限在自家几亩地上。不过这两年,重兴镇瓜农不再因为手头“紧”而耽误发展生产,致富之路豁然开朗。
农民最快一天能拿到贷款
魏有天是文昌市重兴镇农民,去年冬天,他在琼海租地种植青皮冬瓜30亩,现在全部卖完,一算账,每亩赚了3000多元。
在重兴镇,像魏有天这样的农民有100多个,他们在琼海、定安、海口、文昌等地共种植青皮冬瓜4000多亩,几乎每个人都赚了几万元。
“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了我们一个贷款的新平台,让我们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及时贷款购买肥料、农药。”魏有天说:“117个社员贷款215万元,虽然还款期限没到,但还款额已经超过200万元。”
据了解,2007年国家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重兴镇农民迅速成立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给社员提供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平台。2007年底刚成立的省农信社联合社,在重兴镇开展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社互动试点。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组织100多个社员,以联保小组为单位向农村信用社申请信用贷款200多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支持,使重兴镇种植青皮冬瓜的农民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从2000多亩增加到3000多亩,又从3000多亩增加到4000多亩,不仅在文昌种植,而且扩大到琼海、定安、海口等地。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不仅帮助重兴镇农民把青皮冬瓜种植扩大,同时,农村信用社贷款回收有了保障,当年贷款回收率达100%。并且还吸纳瓜农存款上千万元,实现双赢。
乐东县佛罗镇是哈密瓜种植大镇,该镇福塘村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向农村信用社贷款200万元,还款期是6月份,但卖完哈密瓜的农民都积极还款,目前提前还款额100多万元。
“农民提前还款,可以领到一个‘贷款证’,下次贷款时不必像第一次那样,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福塘村哈密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才和说:“佛乐镇农村信用社承诺,农民拥有‘贷款证’,申请的贷款7天发下来,最短的,一天就能拿到贷款。”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合作给农民发放联保信用贷款的作法,已经在文昌、海口、琼中等多个市县出现。
“其实,农民是最讲信用的!”
农民难贷款是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好办法解决。为什么?“农民不讲信用”总是被列为主要原因。
“这是个误解,其实,农民是最讲信用的。”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给出不一样的说法。
过去农民贷款长期不还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农民信贷成本高,贷款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申请贷款1万元,但最后到手的只有七八千元。第二种是,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信用贷款数额过大。一个农民你给他贷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祖孙三代都还不完。
“农民都很朴素。在农村,欠债还钱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吴伟雄说:“农民都讲面子讲做人,不会为两万元甚至几千元的小额信贷弄得做不起人。”
近两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新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8亿多元,但到目前为止,过期不还的贷款不到2%。
破解农村金融难题,功夫在“金融”之外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创新思路、把工作做实是关键。
贷款发放,有三个程序必须到位: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风险。
但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只有一两个信贷员,要为一个镇几万农民提供信贷服务,客观上也难以把工作做扎实。据调查,一个基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平均管理1000笔贷款,要把每笔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做细做到位是不可能的。
2007年以来,省农信联社创新思路,推出5户联保小额信贷模式,把贷款申批权下放给农民。贷款之前,5户农民互相调查,共同在一份承诺书上签字,承
诺互相担保,一户不还,其他几户共同担责。
这种做法,充分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不仅引导农民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同时,也把信贷员的工作量减轻很多。
不过,对于农民快速增加的信贷需求来说,效率依然不能令人满意。
吴伟雄认为,要真正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简单就金融搞金融没有出路,必须做到“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因此,仅靠农村信用社是不够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有效载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金融血管的接口”
近年来,海南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涌现出一大批“一村一品”特色高效产业。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做不大,品牌打不响,农民无法享受产业化进程中的规模效益。
“以特色高效农业作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基层农村信用社合作是一个双赢模式。”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高效农业也是高投入,像冬季瓜果菜,每亩平均成本2000元左右,一户农民种一两亩可能不需要贷款,但要种十亩八亩的,没有短期信贷支持就很困难。反过来,高效农业短平快,一个季度下来,一亩地能赚几千元,对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短平快项目。”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合作有着天然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经济法人资格。但由于缺乏核心纽带,没有凝聚力,还是不能让农民紧密抱成团开拓市场。而基层农村信用社虽然遍布广大农村,但由于小额信贷成本特别高,要进一步做大没有新平台不行。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能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资金血液,有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找到了高效率、低风险向农民放贷的平台,并且能够与农民一起分享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带来的规模效益。
罗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农信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构建支农信贷平台,小额信贷规模扩大到10亿元以上。
而目前,农村信用社还是以联保信贷方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农民贷款。省农业厅与省农信社都认为力度不够,要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小额信贷扩大到10亿元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创新,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省农业厅将对全省1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分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进行规范、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一起,真正做到“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近期选择20家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荐给农信社,争取给予一定额度贷款授信,试点一段时间后在全省推广。
组建“童子军”,推进“两社互动”
省农信联社正在组建一支刚大学毕业有志于服务“三农”的小额信贷“童子军”,并在琼中设立小额信贷总部,在各市县推广设立乡镇“小额信贷工作站”,动员乡镇农技、妇联、团委、工会等机构参与小额信贷站的工作,稳步高效快速拓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同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促进更多的农民走向合作之路。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各方给予高度评价与期待。
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两社合作互动发展”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构筑金融服务“三农”血管接口,把发展生产所需资金有效输送到农民手中,代表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肖杰认为,这是海南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不断融合,为海南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机制新活力。
吴伟雄说,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农信社责任重大。小额信贷是解决分散农民和农户小企业“草根金融”市场难题的优秀信贷产品,“两社合作互动发展”为分散农民即时获得小额贷款搭建了高效高质新平台。 |